旧版 English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 | 突出国际性、交叉性、应用性三位一体办学特色,国际关系学院大力培养国家急需的国际组织人才

编者按:近年来,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各院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招生选拔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经验和成果。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北大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大网投正规信誉官网下载推出“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系列报道,集中展示各院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特色和成果,供相互学习借鉴交流,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

随着国际关系发生重大深刻调整,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急需大批优秀的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国际关系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引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北大“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部署,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作为国际关系学院人才培养新的增长点,扎实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国际组织硕士项目的历史

国际关系学院自1993年就开设了国际组织的课程,并在国际政治硕士和博士专业下设立了国际组织研究方向,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国际组织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0多位国际关系学院院友在国际组织工作。但设立国际组织硕士专业,成建制地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是近年来的事情。2015年启动“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项目以来,2017年在国内率先设置“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项目每年招生25名,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学术硕士项目每年招生10名。项目主要招收中国学生,同时也招收少量国际学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

围绕项目特色,综合施策,稳步推进

与其它类型的人才培养相比,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这是国际关系学院在启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之前和之后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重大问题。通过比较和借鉴欧美十多所以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著称的世界顶尖大学的办学经验,国际关系学院明确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最大特色在于坚持国际性、交叉性和应用性三者合一,三位一体。根据这一办学思路,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上采取了如下重点措施。

一是强化和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师队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与国际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相匹配的师资队伍。为此,国际关系学院于2017年建立了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为系统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这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核心师资,占整个师资队伍的三分之一;师资队伍的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充分利用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在文理工等学科安排了一系列课程供学生修读;师资队伍的第三个三分之一,则来自校外的资深国际组织高官和中国多边外交大使。

二是狠抓课程体系建设。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项目的最大特色是国际性、交叉性和应用性“三性合一”。课程体系必须充分反映这一特色。国际关系学院依托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41个“双一流”学科,为项目学生提供了70多门跨学科优质课程。为确保该项目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还聘请了30多位从事多边外交的中国部长、大使和国际组织高官为学生授课。

三是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情景发展式研讨(Scenario Development Discussion, SDD)引入课堂。情景发展式研讨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研讨和教学方式。在流程导控的前提下,各行为体通过参与情景(场景)模拟、角色分工扮演和沉浸式互动研讨的方式进行案例解读和研究,使政策评估和分析更趋近于真实,有助于检验政策的有效性,丰富预案的完备性。该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应用之后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情景发展式研讨在学院教学应用时的情景

四是积极推进教材建设。没有一套适合中国研究生的国际组织教材,就难以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国际组织人才。为此,国际关系学院于2020年8月与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出版社签署协议,联合出版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列丛书,其中包括国际组织概论、国际组织理论、国际公共政策导论、国际环境政策导论、国际发展学概论、国际卫生政策导论、国际公务员实务等10部教材。

五是连续举办国际组织高端论坛,积极推动国内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扩大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的引领作用,也可以互学互鉴,促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从这一思路出发,2018年4月18日,国际关系学院与中国联合国协会在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联合举办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论坛,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穆罕默德发来视频致辞,对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国际关系学院与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合举办本次论坛表示祝贺。中组部人才局、人社部国际司等有关部门领导和15所中国高校负责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的负责人围绕“中国学术界对国际组织理论研究的新思考”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政策、实践与教学”两大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2019年11月16—17日,由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论坛在北大举行。来自联合国驻华机构、亚投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外交部、发改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多个中国党和政府部门的资深官员及30多所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国高校的代表相聚北大,围绕全球治理的走向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社会反响热烈。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原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牛伟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郝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司长田林,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及30多所中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的负责人出席论坛。

六是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为提高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借鉴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领域的世界顶尖学府的办学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018年以来,国际关系学院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与巴黎政治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乔治城大学、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院长到访,双方深入探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合作事宜

七是积极联系各方,为学生介绍和提供国际组织实习机会。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一环。但仅靠学生自己申请有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2017年以来,国际关系学院主动联系联合国秘书处和驻华机构及WWF、WRI等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良好伙伴关系,为学生实习牵线搭桥,效果喜人。

八是全力争取社会支持,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高度重视与社会各界积极互动,特别是与许多企业家深度交流与合作,争取他们出资支持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坚持不懈,成效初显

经过不断努力,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第一,一支高水平的专职核心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完成。目前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有专职教师9人,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何昌垂、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系主任张海滨教授等。全系教师均拥有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能用中英文双语流利讲授专业课,研究领域涉及:国际组织理论、国际法与全球治理、国际公共政策分析、国际冲突与危机管控、国际发展政策、国际环境与气候政策、国际公共卫生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政策等。校外30多位国际组织高官和中国多边外交大使的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并稳定下来。

第二,教材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公务员实务一书目前已进入二校,年底前将面世。国际组织概论和国际组织理论两本教材已完成编写工作的80%,明年下半年将出版。

第三,社会筹资成效显著。经过多方努力,2019年6月新奥集团捐赠国际关系学院1500万元人民币,设立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新奥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项目的学生赴各类国际组织实习,资助项目师生赴国际组织短期参访、调研,聘请国际组织官员授课,举办“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名师系列讲座”等活动。

第四,为学生提供国际组织实习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安排学生去国际组织实习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硕士项目学生按教学计划,应该在2020年赴国际组织实习3个月到6个月,但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原来的安排,海外国际组织实习基本中断,国内国际组织实习也遇到需求大幅减少的困难。但学院迎难而上,经多方努力,实习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10月,在国际组织实习的硕士生共计10人,包括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秘书长办公室1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1人,世界自然基金会4人,世界资源研究所1人,绿色和平3人。

正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实习的2019级研究生欧阳瑞泽

正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实习的2019级研究生胡杉宇(左四)

第五,生源质量越来越好。随着国际组织硕士项目的不断推进,该项目的影响日益扩大,海内外著名高校的大学生报考该项目的人数越来越多,生源质量越来越好。

第六,国际关系学院推动国内高校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交流与合作的举措受到兄弟院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国际关系学院与30所高校的国际组织项目负责人建立了微信群,相互交流经验,互学互鉴,效果良好。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国家急需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我们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争取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与此同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深知: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要有战略定力。从国外顶尖大学办国际组织人才项目的历史看,大多经历了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在办学初期,在课程设置、校外导师选聘、学生实习等许多方面还面临经验不足,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总结经验。

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将继续努力,尽快畅通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的渠道,并使之常态化;抓紧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列教材的出版工作,争取在2022年完成10本教材编写出版工作;近年内建立全球信誉第一的平台、乔治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黎政治大学和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五校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联盟,大幅提升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人才项目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建立校内老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合作指导学生的双导师制;继续举办年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论坛,努力发挥引领作用,与国内相关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返回